中国牛奶网 - 牛奶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为什么宁可伤自己,也不愿左右为难?
V.biz | 商业搜索

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为什么宁可伤自己,也不愿左右为难?

信息来源:zgnnw.com   时间: 2025-09-10  浏览次数:39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也难,难在要干农活,难在没肉吃。

  今天的孩子,依然很难,难在处于夹缝中,难在左右为难,难在校规和浪费、溺爱之间的PK。

  一个字——都难哪!

  9月13日以来,网传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因不准带牛奶入校,两中学生蹲在校门口喝奶,引发热议。记者采访发现,涉事学校的确有拒绝校外食品入校的规定。事发当天,两名学生一口气喝掉了11盒牛奶。目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约谈该校校长,并责令学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

  校规有错吗?禁止校外食品入校,并没有错。

  即便家长可以确保食品质量,入校的食品,依然难免带有零食性质,影响孩子们正餐的吸收。

  在家里,家长不希望孩子们吃零食,为什么却允许孩子带零食入校?主要原因,恐怕是对学校食品的担心,怕营养不够。

  既然如此,学校很有必要,及时向家长公开食谱,说明一日三餐搭配,让家长放心,别再给孩子们乱补“夜草”。

  做到营养均衡,又能公开透明,有了这个基础,严格执行校规,就有了底气。相信多数家长对这样的校规,是支持的。

  但校规毕竟是校规,不是铁板烧,不必残酷无情。该严格执行的,要严格执行;该人性化处理的,就人性化处理。

  9月份,刚入校的新生,占了学生的三分之一。学校一定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地讲校规、讲纪律,让新生们记住规则;但再怎么着,也有那么“一小撮”可爱又可恨的学生不走心,记不住。

  他们也许是真不知道;也许是初来乍到,想试探下校规的底线;也许是一时糊涂、公务繁忙、没配秘书,给忘却了。结果,好死不死地,把食品带到校门口了,咋办?

  这就考验学校管理的智慧了。

  人性化处理,很简单:

  第一,校规严格执行,东西由学校暂为保存,打电话通知家长来取;

  第二,如果是新生,下不为例,或者按规定给班级扣分。

  多简单的事儿?这个学校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校规,也不在于校规的严格执行,而在于执行校规之后,没有完善的善后。

  稍微有点头脑的保安、老师,都能想到“打电话让家长来取”这个办法。是他们没有想到,还是学校另有规定,禁止保安室代存物品呢?

  (也可能是家长不配合?)

  如果是后者,就把保安挤到夹缝中了。

  不怕法律严,就怕法打架。神仙一吵架,凡人真没辙。暂存,学校发现,违规;不存,丢给学生,就是这个后果。

  学生又能咋办?他们生存的夹缝,更多啊!

  不信,我给你数数孩子们被“夹”的“缝”,究竟有多少。

  1.“校规”和“过度关爱”的夹缝

  过度关爱孩子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在校宛如旧社会。

  孩子们的冷、饿、累,永远是“妈妈觉得我冷”“妈妈觉得我饿”“妈妈觉得我擦个黑板都累瘫”……

  明知道书包过沉,妈妈们永远有她一直想塞而塞不下的东西。

  校规?没事啊孩砸,规定都是人定的,和保安通融几句,再说了,他就不眼花?他还能挨个查?那谁谁谁不就带进去啦?放心吧孩砸,身体要紧!

  2.“校规”和“浪费”的夹缝

  千难万难,别难为孩子。虽然孩子也是在困难中成长的,但他们怕的不是直面的难,而是左右为难。

  记住这一点:左右为难,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之一。

  警告某些闹离婚的夫妻: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配偶,甚至强迫孩子“站队”!

  孩子怕的不是父母离婚,而是这种左右为难、无法抉择的困境。很多单亲家庭孩子出问题,根本就在于此。

  这件事情也是。把牛奶带进去,违反校规;把牛奶扔掉,违反他们“不能浪费”的价值观,左右为难。

  困境之下,孩子们宁可选择“自伤式”喝牛奶,也不愿陷入左右为难的夹缝之中。因为,做出“伤害自己”的选择,要比在左右为难的难题中选择,容易得多。

  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个男孩,父母已经到了离婚的边缘。

  然而,他们并没有“好聚好散”。孩子的妈妈,整天诅咒孩子的爸爸,还强迫孩子一起诅咒。孩子左右为难,痛苦不堪,最终选择了自杀。

  道理很简单:当孩子在一个两难的选择面前,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时,伤害自己就成了最轻松、最容易的选择。

  这样的夹缝,还有很多。

  学校规定要劳动,家长偏偏不让孩子劳动;老师说做志愿者陶冶情操,家长说做志愿者都是傻帽;学校说要老实厚道,妈妈说老实人才吃亏;学校说让坚持长跑,妈妈说跑多了腿粗……

  小打小闹的夹缝,也就罢了,孩子们能从夹缝中成长起来,包括这次“喝牛奶”事件,都没什么大不了;

  最让人担心的,是“在爸妈之间站队”的夹缝,孩子最亲密的两个人之间,一旦形成夹缝,他就逃无可逃了。

  高金国,网名高了高。小学毕业证得主,出了26本书。以“有趣”为第一要务,专注家庭教育。

  壹点号高了高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牛奶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