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奶网 - 牛奶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往司机车上多放货,1箱牛奶罚款10000元!涉事物流公司:这是“钓鱼执法”
W.biz | 商业搜索

往司机车上多放货,1箱牛奶罚款10000元!涉事物流公司:这是“钓鱼执法”

信息来源:zgnnw.com   时间: 2025-05-28  浏览次数:141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谢佳宁 柴彦明 摄影报道)为考验员工,海南一物流公司老板故意在装车时多放了一箱牛奶,全然不知的王先生竟因此被按上“内盗”的罪名,被罚款10000元后予以开除,至今未结清工资。面对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的采访,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谭某洪称,因最近公司丢失物品较多,所以采取了“钓鱼执法”,说完竟自己笑了起来。

  9月27日,王先生联合有着类似遭遇的5名同事,向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五行政执法支队(法规科)实名举报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举报该公司恶意扣压、扣除员工工资。

  商报记者来到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三亚师部农场的物流点,几名被拖欠工资的配送司机纷纷围了上来,诉说起自己的遭遇。

  “钓鱼”管理 一箱牛奶罚款10000元

  “我经朋友介绍,于今年6月27日来到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上班送货。9月4日,公司负责人忽然对我说,给我多分了一箱牛奶让我送出去,然后就以这件事来诬蔑我盗窃,要扣我1万元工资,并把我辞退。多分的那一箱牛奶是伊利优酸乳草莓牛奶,12瓶装,成本也就20多块钱。”王先生告诉记者。

  “9月13日,公司做出盗窃处罚后,我就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辖区荔枝沟派出所民警过来了解情况,认为这是属于公司仓库分拣员的失误,不属于盗窃行为。”王先生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跑了很多部门都没协调下来。

  据王先生介绍,该公司一直没有和他们签署劳动合同,工资则是以第一个月发2000元押4000元,第二个月正常发,离职时补发所有工资的形式发放。“公司现在大概有18个司机,平时都是谭某洪口头通知工资发放,时间并不固定。”

  “比如我们是7月份来上班的,他拖欠我们工资到9月份,等工资发下来时发现扣了一大堆钱,合同也不肯签。”王先生说。

  申请病假回来 被扣工资还安排扫厕所

  “我因生病请假了几天,也被扣了工资。”另一名被拖欠工资的员工麦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公司一直不签署劳动合同,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其就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另一名负责人黎某告诉我,离职要提前一个月告知。”麦先生说。

  随后,麦先生拿出了与黎某的微信聊天记录,向记者诉说着自己在提出离职后,遭受到的不合理“待遇”:“公司让我去送货,却并没有给我安排车辆,我去问黎某,他也说不知道车什么时候能回来。黎某声称‘假如没有及时将货送达,出现任何罚款都要算在我头上’。”

  “更过分的是,公司竟然安排我一个货运司机去打扫厕所。”麦先生气不过,询问对方是否在故意整他,黎某避而不答,只回复到“有事找公司律师”。

  共拖欠8名员工工资十几万元

  “平时都是以微信转账的形式发放工资,给配货车充电什么的,都是我们自己先垫付,随后再向公司报销。现在共拖欠我们8个人的工资,大概有十多万元没有发放。”王先生说。

  王先生还提供了另一名没能来维权的同事黄先生的聊天记录,上面写着:“7月份工资7000元,已预支1500元,发放1831元,克扣3669元。8月份工作23天,工资一共5366元,目前有9035元未发放”。 

  涉事公司:故意“钓鱼执法” 多分拣不退属“内盗”

  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谭某洪在接受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的工资已经发发放完毕,8月份的工资将在这个月底发放。至于罚款的依据,谭某洪则表示,是因为商家退货太多,所以就和司机签署了协议,如果发生“内盗”行为要罚款。

  对于给王先生多装一箱牛奶一事,谭某洪称,公司认为这种行为属于“内盗”,有分拣员在给货物出库时的照片为证,照片上显示多了一箱牛奶,而王先生没有及时发现。

  “牛奶不是王先生自己拿的,是我们分好的,每天都会有分拣员拿着客户的订单对每批货物进行分拣放置,装车后分拣员还要再次进行核验。因为仓库的退货太多,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测试,确认一下货物到底是不见了,还是员工偷拿了,这属于‘钓鱼执法’,是一种管理方式。”谭某洪如是说,说完竟自笑了起来。

  当记者问及公司有无注册、是否有营业执照时,谭某洪言语躲闪不予答复,并多次表示不清楚记者采访的流程是什么。当记者回答是当事人反映情况过来公司核实时,谭某洪表示需要询问一下情况。

  十几分钟后,谭某洪突然话风一转,称他的确是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位于三亚师部农场的物流点具体属于哪家公司的他也不知道,需要打电话问一下,但对方一直不接他电话。

  对于谭某洪的说法,王先生等人并不认可,纷纷反驳称:“我们出去干活都是以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而且当时招聘启事上看到的也是这个名字。”

  随后,谭某洪告诉记者,因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他也不敢乱说,他并不是海口洪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真正的老板是黎某,而黎某现在并不在公司,建议记者明天再过来采访。

  已向劳动监察递交举报信

  27日下午,商报记者和王先生等人一同来到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五行政执法支队(法规科)反映情况。两网化科室职员潘淑敏表示,投诉维权需要提供劳动合同等书面材料,微信记录只能去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关系不明确,只能去申请劳动仲裁,不签合同也能申请赔偿3倍工资。”潘淑敏在现场说道。

  最后,王先生等人迫于无奈当场写下举报信,交予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五行政执法支队(法规科),希望能讨回他们被拖欠的工资以及不明扣款。

  关于事件的最新进展,国际旅游岛商报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庄华敏】

  【内容审核:林春森】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牛奶网证实,仅供您参考